跳转到主内容

1953年3元人民币值多少钱 1953年3元人民币价格

三元人民币在我国的人民币历史中只出现过一次。第二套人民币是借助苏联的力量而印制的一套人民币,其中三元、五元和十元被合称为“苏三币”。因为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第一套人民币由于版别多、面额大以及防伪功能差等问题,急需要设计第二套人民币代替,但是受到当时我国国内印刷技术和生产能力等等的限制,所以我国政府就向前苏联寻求帮助,而这三枚人民币当时就是委托前苏联代为印制的,因此被称为“苏三币”。

1955年3月1日是三元人民币的发行时间,1964年5月15日是苏三元纸币停止流通市场的时间,所以它目前的现存量很少。至于苏三元纸币值多少钱,苏三元纸币物以稀为贵,所以价格高也是正常的。据悉,第二套人民币全套的价格在30万元左右,其中三元人民币的报价就是2-3万元,一些品相较好的就是4万元以上。

这张3元纸币,整体为淡绿色,长16厘米,宽7.2厘米,比现在流通的1元纸币稍微大一些。

钱的正面正中是井冈山龙源口石桥图景,正上方为“中国人民银行”六个字,两端各有繁体“叁圆”字样,下面印着“一九五三年”字样。

纸币的背面图案为花纹和国徽,中间有汉字、维吾尔文、蒙古文、藏文四种文字的“中国人民银行叁圆”字样。

时间紧迫,印钞能力不足

印钞厂生产能力有所不足导致的。当时我国印刷技术还很落后,对大面额钞票采用的复杂凹版对印技术和水印造纸技术的掌握都不过关,所以二版币中的大面额钞票要委托苏方代为印刷,其余小面额纸币的钞票纸,也大多要靠苏方提供。

第二套人民币起初设计的最大面额钞票是100元,后来为了预防逃到台湾的国民党大批量造假,把最高面额限制在10元(这样造假的成本和难度也就大大增加了)。在货币总需求量确定的条件下,这就大大增加了印刷的工作量,即使是苏方大型印钞厂的生产能力,要想在一年多时间里完成这样大批量的生产,也是十分困难的。如果再没有“三元”的面额,一元、二元纸币的印刷量就要更加增多,印刷任务就更难以完成了,所以经过与苏方的技术性商讨,我国最终确定了模仿卢布的1、2、3、5、10元的面额划分。

苏联有三元面额纸币

当时苏联的卢布常用“三”的面额,有三戈比的硬币和三卢布的纸币。第二套人民币于1950年开始规划设计,1953年开始制版和印刷,当时正是我国向苏联方全面学习的时期,所以在这方面也借鉴了卢布的面额体系。

后来中苏关系恶化,此币又由苏联代印,因此为了防止苏方利用手中的印版印制“真版伪钞”,扰乱我国金融秩序,中国人民银行于1964年4月14日起在一个月内限期收回。1964年5月15日停止收兑和流通使用,第二套人民币由苏联借钱,因此中苏关系恶化时,销毁的较全,因此其存世量极少,从而造成如今它在人民币收藏市场拥有着很高的收藏价值。


本站部分内容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总结概述

1953年3元人民币是我国第二套人民币中的特殊面额,因由苏联代印而被称为“苏三币”之一。该纸币于1955年发行,1964年因中苏关系恶化被限期回收,存世量稀少。其票面为淡绿色,正面印有井冈山龙源口石桥图案,背面为多民族文字标识,尺寸略大于现行1元纸币。 由于当时我国印钞技术不足,大面额纸币需委托苏联印制,而三元面额的设定借鉴了卢布体系,旨在减轻印刷压力。第二套人民币全套现价约30万元,其中三元纸币因稀缺性,普通品相价值2-3万元,品相优良者可达4万元以上。 该纸币的发行与回收均与历史背景紧密相关:初期为应对技术短板而合作,后期因政治关系变化迅速退出流通,使其成为收藏市场的珍品。其独特的设计背景和短暂流通周期,进一步提升了其收藏价值。